导航切换

联系电话:
0771-3395086
幼儿园部招生电话:0771---3395323 19163729580(微信同步)
东师实验学校桃李园实验班 18587719126
中小学部招生手机号 19163659767(微信同步)

二维码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教师之家 > 教研七彩花 >

教研七彩花——优秀教师卢迪西教育经验分享

浏览: 日期:2024-05-15

为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,全面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素质和水平,提升学校教育质量,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展示、交流、学习的平台,本学期,我校开展“教研七彩花”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会,由各科优秀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与分享。2024年5月6日,由优秀教师卢迪西进行经验分享。

作为新时代的教师,卢老师紧跟时代步伐,与时俱进,时刻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。如今,国家需要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才,这正是近年来教育发展的趋势。围绕这一目标,卢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了以下几点:
 
1.卢老师认真研读《新课标》,深知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,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,引起学生情感态度的体验,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、感悟生活。在教学过程中,卢老师通过创设情境,设置符合学情的学习任务,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,通过小组合作、互帮互助的形式解决语文问题,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新知、学会做人做事的同时,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。不仅是课堂中,生活中也是如此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问题、与同学之间发生矛盾、生活中遇到困难时,卢老师都会一步步帮助学生学会表达需求、深刻反思、寻找解决方案,将语文教学真正融入到生活中去,让语文学习不再只是面对枯燥的文字。



2.良好的学风是学生能够静心学习的前提。《学而篇》有云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。”如果一个班级在教师教学中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,学生言行不庄重,过于随意,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,很难达成情感类的目标,而这正是培养学生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关键,更不必提学得牢固了。因此,卢老师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,通过对学生课堂常规的培养,对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,以及充足的备课,使得每一节语文课学生能够“乘兴而来,尽兴而归”,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,享受经典文化的熏陶与洗礼,让中外优秀人物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,倡导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帮助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,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,实现课堂的高质高效,让这种正能量的风气充满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堂,影响到班里的每一个同学。因此,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知,不再是对文章文字的肤浅解读,而是将语文与自身经历、与生活,甚至对未来的人生思考联系在一起,从而给学生带来更为深远的影响。



3.韩愈在《马说》中说到:“(千里马)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……安求其能千里也?”卢老师认为,老师就如学生的“伯乐”,正因为老师“策之以其道,食之尽其材,鸣之通其意”,才能真正引导学生找到自身最大的潜能所在。学生在所学学科有所精进,一如让马能赴千里。只有老师给学生足够的知识、精神食粮,并教学有道,知晓学生所需,真正意义上给学生一个理想的行“千里之能”的学习条件,学生才能在人生舞台上焕发出自己的光彩。要给学生一杯水,自己得有一桶水。卢老师坚持学习与阅读,和学生共成长,在学习上为学生答疑解惑,在生活中为学生排忧解难,成为了学生眼中既严厉又温柔的老师,与学生即是师生,也是朋友。师生关系的融洽,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,良好的学习氛围,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适合学习语文的、自由活跃、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,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更加感兴趣了,这有益于进一步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潜力。自此,成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、解决问题的人,不再是文字层面的口号教条,而是学生今后主动为之努力的目标,这种内驱力,是学生真正理解“天道酬勤”、实现“奔赴山海”的开始。教育,就是给学生的心灵播下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,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。

 
罗周胜校长点评
 


中、高考起到的是导向作用,学什么考什么。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该举一反三,怎么考,我们就要怎么学,用好中、高考的指挥棒。学生的学习退步了,我们可以采取人盯人的方式,特别是薄弱学科。我们不因为难而退缩,正因为难才要迎难直上,想办法齐心协力,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们有所突破。



联系方式
 


审核 | 罗周胜 校长
编辑 | 卢迪西
摄影 | 南宁东师实验学校全体教师